1
01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LOGO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出现下降趋势

日期:2012/10/30 15:18:59 加入收藏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2007年高达14.2%,2008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降至9.6%,随后几年的经济增长呈现震荡徘徊的态势,今年第三季度增速降至7.4%。此轮经济增速下滑究竟是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阶段的转变还是短期经济波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事关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未来发展大局。

  经济潜在增长率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劳动力、资本)条件下,在充分就业和不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各种资源最优和充分配置所能达到的最高经济增长率。一般认为,经济潜在增长率主要由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决定,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趋势性变化,都会引起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出现变化。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在经历2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经济增长速度一般会呈现台阶式下降的特征。学者普遍认为,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同样不可能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也必将从高速增长台阶向次高速增长台阶过渡。目前,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的条件已经或即将显现。这主要表现在:

  劳动力供给增长放缓。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局部地区出现的“民工荒”、“招工难”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据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于2016年达到峰值,总量为9.99亿人,之后逐渐下降,到2020年将下降至9.87亿人。2011—2020年就业年均增速将比前期下降0.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率下降约0.4个百分点。城镇化加速推进所释放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仍然不能弥补劳动力人数下降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储蓄率有所下降。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在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同时,也将导致储蓄率下降。据测算,人口抚养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储蓄率将下降0.8个百分点。随着人口结构变化,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抚养比不断上升。2011—2020年,人口结构变化将带动储蓄率下降2.8个百分点。

  经济全球化红利衰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抓住了全球产业分工调整的重大机遇,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贸易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目前,高达60%的外贸依存度已接近大国经济发展的极限,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加上世界经济不景气、发达国家加紧实施内外经济平衡战略等,未来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将逐渐递减。

  土地、能源和环境约束加大。经济发展环境出现重大变化,低土地成本、低能源成本和低环境成本的时代已经过去,我国依靠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等形成的所谓“投资成本洼地”效应将逐渐消失。

  全要素生产率难以大幅度提高。一是短时期内技术水平难有大的突破和提高。二是劳动力再配置效应有所减弱。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城镇化过程中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再配置带来的整体生产率上升,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来源,但我国农村可转移劳动力数量出现下降趋势。三是市场化改革的制度效应减弱。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经济活力,提高了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然而随着改革难度加大,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来源:人民网


1